国旗下讲话:如何更好地面对国际考试?


作者:王涵 发布时间:21/01/04

1月4日,陈金老师以“如何更好地面对国际考试”为主题,带来了本周国旗下讲话:

各位同学,上午好,很荣幸2021年的第一次国旗下讲话由我和大家分享,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《如何更好的面对考试?》。在国际学校就读的三年里,我们人均大概需要参加25场正式的国际考试,作为我校爱得思考务负责人,对即将参加考试的你们,有几点建议:

首先,是“认命”。有同学肯定会说,这个词是否消极,但我觉得,这不是消极,是客观,是告诫自己“重在平时,贵在坚持”,现在最怕的是打鸡血,让你们拼搏,那样适得其反。目前不同考试还有3天到两周时间,如果你半学期都没有学会的东西,不要指望这一周多能够学会,做不出来的题也不要指望这一周就学会做了,背不下来的东西,恐怕就背不下来了。一些同学在想,明明还有时间,也明明还有一些不会的内容,为什么不抓紧时间把他们搞懂呢?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错的。或许确实能够把个别问题搞懂,但其实于事无补,而真正糟糕的是,这时候的贪欲会让自己产生不切实际的希望,以至于本来该得到的反而得不到了。从个人过去见到的国际考试情况看,除了极少的特例,大部分都是平时是什么水平,最后还是什么水平,不会好到哪里,也不会差到哪里,保持好良好的考试心态,才是最重要的。

第二,保住“西瓜”。任何考试都有很多送分的题目,对于不同水平的同学,送分的题目数量会有差别。这部分是任何人都能够得到的西瓜,必须要100%地保住,保住95%,甚至99%都是不够的。很多人送分的题目丢了分,然后简单地讲是自己粗心。其实将原因归结到粗心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。粗心的背后有很深层次的原因,不理解这一点的话,不仅可能后面考试考不好,可能将来工作也做不好。造成粗心的原因包括这样几个:

基本内容看似简单,其实根本没有掌握。当然就现在的时间点来说,只能在考试的时候弥补,弥补方式在下面一条的对策中会提到。

做题的习惯不好。很多看似统一的题做错了,就是因为习惯不好。比如最常见的坏习惯是省略不该省的步骤,还是个常见的坏习惯是想当然,题目甚至没有理解透彻,就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了。

做题方式不对,总觉得第一遍做完了可以回来检查,其实第一遍如果做错了,检查时能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并不大,因为人会有先入之见。

粗心的原因还能找到很多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对付它的方法有两个,多花点时间在这些必得分的题目上,看清题目,理解对含义,争取一次做对,比如物理里面杨氏模量的计算,矢量的画图题,斜抛运动计算题,牛顿运动定理解释运动现象的问答题。多花点时间,才可以保证自己不在哪些简单的,但是可能理解上略有不足的题目上犯错误。

自己写下一个做种种题目需要遵守的习惯和规范,然后做题时有意地训练自己按照这个规范习惯成自然。比如运动类问答题,分析题目的步骤是,有运动变化就有加速度,通过加速度分析合外力,然后进一步分析组成合外力的力怎样变化。

当然有一些人可能会说,花时间在那些简单的问题上,难题不就没时间做了么?其实,如果你承认了刚刚说的第一条“认命“,相信不是你的东西你得不到,那么就不要对那些可能得不到的东西花费太多时间,很多人考不好,不是最后那些难题没做好,而是不该错的题做错了。很多人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一两分,最后反而丢掉了更多的分。

第三,不要恋战。虽然大部分的考试卷子是从易到难,但是每个人对各部分的内容掌握的熟练程度是不同的,因此中间卡壳是常有的事情。遇到这种情况,要坚决的逃过去。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,总希望自己做题一帆风顺,中间每一个问题都能够经过思考而解决,一口气做到最后。但是再好的学生也难免有遇到麻烦的时候。一个正确的目标设定很重要,好的战略则是围绕这个合理的目标指定的。

第四,要保持热度,虽然说考前几天对考试成绩的提高帮助不大,应该放松,但过度的放松会让人的兴奋度下降,而比赛和考试这类的事情是需要一些兴奋程度的,因此,考前最后几天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,维持一种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。

在这一段紧张考试季里,相信也能够的得到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支持,当任何的困境出现时,我们会和你在一起,打败问题,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,打败你们,在你们需要我们的时候,我们会做好生活的陪伴着,资源的提供者,问题的解惑者,失败的托底者。不需要我们的时候,我们会做冷静的旁观者,成长的喝彩者,成就的欣赏者。每一次的国际考试,都会让我们离梦想更进一步,在最后,祝愿所有同学都能够在最后的国际考试中,获得自己理想的成绩。